南懷瑾:阿彌陀佛四字是個最大的秘密
現在,貢獻大家念佛的法門,也就是習慣所稱的淨土法門。
我們一千多年來,所流傳淨土宗的念佛法門,到了近代幾百年來,大多都是采用“持名念佛”的途徑,念“南無阿彌陀佛”的名號,就是持名念佛。“阿彌陀佛”是佛的名號。“南無”是皈依的意思,這是大家都知道的,不須我來饒舌多談。“南無”兩個字,要念成 namo。但念“阿彌陀佛”的名號,有一點須要注意,不可以念成“哦(o)彌陀佛”,要念“阿(a)彌陀佛”。
阿(a)是開口音,嘴巴張開,在喉部、胸部發音。
這個 “阿(a)”字門,也就是密集的“陀羅尼”——總持法門之一。密乘修法中,具有“阿”字門的觀想和念誦法。“阿”字是梵文字母的生發音聲,是一切眾生的開口音。
所有佛經,大都從梵文翻譯過來。梵文的真言咒語,有三個根本咒音,也就是普賢如來現身金剛薩埵的根本咒。
這三個字是“唵(ong)”“阿(a)” “吽(hong)。
簡略的說:
“唵(ong)”的意義是:永恆常住,不生不滅,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,遍滿法界。
“阿(a)”是無量無邊,無際無盡,生生不息,開發光明。
“吽(hong)是無邊威德,無漏果圓,無上成就,迅速成就。
如果念成“哦(o)彌陀佛”,就有偏差了。哦(o)的發音是嘴部收縮成為一小圈,單從喉部(生死輪)所發出的聲音,是輪回的音,輪回音是下沉的。所以不可以念成“哦(o)彌陀佛”,必須要規規矩矩念出“阿(a)彌陀佛”的清朗音聲。
一切眾生,既有生命,首先發音的一定是“阿(a)”。它是開發的,上揚的,示現生命的生生不息。例如嬰兒所發的第一聲,以及開始學說話.都是“阿 (a)”的發音。至於“哦(o)”音是沉沒的,向下的,甚至可以說是沉墮的音聲。即如念唱華嚴字母的梵音,起腔由“阿(a)”字開端,到“陀“字完結,便是咒音的“聲明”內義。
我們一千多年來,所流傳淨土宗的念佛法門,到了近代幾百年來,大多都是采用“持名念佛”的途徑,念“南無阿彌陀佛”的名號,就是持名念佛。“阿彌陀佛”是佛的名號。“南無”是皈依的意思,這是大家都知道的,不須我來饒舌多談。“南無”兩個字,要念成 namo。但念“阿彌陀佛”的名號,有一點須要注意,不可以念成“哦(o)彌陀佛”,要念“阿(a)彌陀佛”。
阿(a)是開口音,嘴巴張開,在喉部、胸部發音。
這個 “阿(a)”字門,也就是密集的“陀羅尼”——總持法門之一。密乘修法中,具有“阿”字門的觀想和念誦法。“阿”字是梵文字母的生發音聲,是一切眾生的開口音。
所有佛經,大都從梵文翻譯過來。梵文的真言咒語,有三個根本咒音,也就是普賢如來現身金剛薩埵的根本咒。
這三個字是“唵(ong)”“阿(a)” “吽(hong)。
簡略的說:
“唵(ong)”的意義是:永恆常住,不生不滅,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,遍滿法界。
“阿(a)”是無量無邊,無際無盡,生生不息,開發光明。
“吽(hong)是無邊威德,無漏果圓,無上成就,迅速成就。
如果念成“哦(o)彌陀佛”,就有偏差了。哦(o)的發音是嘴部收縮成為一小圈,單從喉部(生死輪)所發出的聲音,是輪回的音,輪回音是下沉的。所以不可以念成“哦(o)彌陀佛”,必須要規規矩矩念出“阿(a)彌陀佛”的清朗音聲。
一切眾生,既有生命,首先發音的一定是“阿(a)”。它是開發的,上揚的,示現生命的生生不息。例如嬰兒所發的第一聲,以及開始學說話.都是“阿 (a)”的發音。至於“哦(o)”音是沉沒的,向下的,甚至可以說是沉墮的音聲。即如念唱華嚴字母的梵音,起腔由“阿(a)”字開端,到“陀“字完結,便是咒音的“聲明”內義。
“阿”在梵文中的含義,包含了:無量、無邊、無際、無限、空、大、清淨等等,很多的意思。總之,是一切眾生的生發音,是開口音。
“彌”是時間、壽命、無限的延長、延伸、連續綿遠.無盡止的延續、伸展。
“陀”是光明,無限的光明,乖量的光明,無邊無際、無盡的光明.大而無外,小而無內。
因為“阿彌陀”這三個字的意思,無法用少數幾個中文字表達出來,於是就照梵文名號譯音。根據巴利文的發音,或根據後期的梵文發音,對於“阿彌陀”的:“陀”字,就念成“達”的字音。
”
光有子光、母光。凡有相的光明,都是子光。眼前的燈不是物理世界的子光。假如將燈熄了,一片黑暗,黑暗也沒有什麼可怕的。在電燈光中念佛,燈熄了,就在 黑暗中,照念下去。念久了,自性心光發出,與“阿彌陀佛”的無量壽光融接了,在黑暗中也自發現光明照耀,這種境界,不是想像所得。
要知道,我們人類是在白天的日光中才能看見東西的生物。在這個世界中,有比人類更多的眾生,在白天日光的強度下,看不見東西的眾生,更多的不知其數。如 蝙蝠、貓頭鷹、蟲孚等等,有的反而要在黯淡的光線下才能看得見東西。他們都在黑夜才出來活動,它們有的看見日光,反而受不了,甚至會導致死亡。各各眾生的 業力不同,感光就不同。所以“阿彌陀佛”也在它們中間放出各各感應不同的光。大家須要懂得這個秘要,才可了知佛的慈悲廣大心願。
光有子光、母光。凡有相的光明,都是子光。眼前的燈不是物理世界的子光。假如將燈熄了,一片黑暗,黑暗也沒有什麼可怕的。在電燈光中念佛,燈熄了,就在 黑暗中,照念下去。念久了,自性心光發出,與“阿彌陀佛”的無量壽光融接了,在黑暗中也自發現光明照耀,這種境界,不是想像所得。
要知道,我們人類是在白天的日光中才能看見東西的生物。在這個世界中,有比人類更多的眾生,在白天日光的強度下,看不見東西的眾生,更多的不知其數。如 蝙蝠、貓頭鷹、蟲孚等等,有的反而要在黯淡的光線下才能看得見東西。他們都在黑夜才出來活動,它們有的看見日光,反而受不了,甚至會導致死亡。各各眾生的 業力不同,感光就不同。所以“阿彌陀佛”也在它們中間放出各各感應不同的光。大家須要懂得這個秘要,才可了知佛的慈悲廣大心願。
那麼這類的有相光明好不好呢?不 執著就好,執著了就不好。如果不執著、不著相,那有相的光明,與自性心光便自漸漸融會一體。如果執著了,便落在生滅妄緣中,那就不好了。所以說,持名念 佛,如果能體會到佛號無量壽光的涵義,那就更好。再說持名念佛的法門,也即通於普賢如來和觀自在菩薩的大光明藏的法門,光壽無量,無所在而無所不在。
再說“持名念佛”的三種方法:
一“出聲念佛”。
念“南(na)無(mo)阿(a)彌(mi)陀(tuo)佛(fo)” 字字要發音清楚,可以大聲念出,但不要只在喉嚨嘶叫,心裡卻在打妄想。要由喉嚨以下的胸腔發音。由丹田的氣,連接上來發聲,一口氣念下去,念到氣接不上來 時,閉上嘴巴,不要用任何特別呼吸的方法,只任其自然,聽任鼻子自然呼吸。此時心中沒有雜想,片刻之間,非常清淨,既不造妄想業,也不動祈求心。這樣一口 氣,一口氣的念去,心氣合一,心念合一,便得大利。如果念到聲光合一,也不必志得意滿,此中道理已如前面所說,不必多講了。
二、微聲念佛。
雖然還是一口氣,一口氣的念,但旁人聽不太清楚,只是自己耳根反聞內聽,一字一句的清晰念去。
大聲念或微聲念,都要一字一句,清清楚楚。最好耳根不要分昕外界的聽音。在念佛中間,縱有一個雜念,要立即自淨其意,要以念佛之念來遮斷一切雜念,專心 注意在返聞內聽上,雜念自然中止不生。念到六根不受外界影響,念念是佛,這樣也就是合於觀世音菩薩“返聞聞白性”的法門,同時也可進人大勢至菩薩“淨念相 繼”的念佛境界。
如此念去,若一日、若二日、若三日、若四日、若五日、若六日、若七日、……一直念下去,當然沒有不成就的。如是修去,在活著的時候,身體鍵康,百病消除。一旦臨命終時,可以不麻煩自己,也不拖累別人,那便恭喜自在了。
大聲念或微聲念,都要一字一句,清清楚楚。最好耳根不要分昕外界的聽音。在念佛中間,縱有一個雜念,要立即自淨其意,要以念佛之念來遮斷一切雜念,專心 注意在返聞內聽上,雜念自然中止不生。念到六根不受外界影響,念念是佛,這樣也就是合於觀世音菩薩“返聞聞白性”的法門,同時也可進人大勢至菩薩“淨念相 繼”的念佛境界。
如此念去,若一日、若二日、若三日、若四日、若五日、若六日、若七日、……一直念下去,當然沒有不成就的。如是修去,在活著的時候,身體鍵康,百病消除。一旦臨命終時,可以不麻煩自己,也不拖累別人,那便恭喜自在了。
持名念佛是出聲念佛,要聲氣合一。瑜伽念佛,是意念合一,達到如《楞嚴經》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所講:“淨念相繼”的境界。這也就是心心念佛的法門。如活在世間,能修到“淨念相繼”,將來臨命終時,往生淨土,必然成就。
所謂“淨念相繼”,就是由持名念佛或觀想念佛,而到達隨時隨地,念念在佛念之中。這種瑜伽念佛,最初正如白居易的詩倡所說:“坐也阿彌陀,行也阿彌陀, 縱使忙似箭,還是阿彌陀。”隨時都念念在阿彌陀佛。平常一般人說,現在是超音速的時代,一切都講究快,講究速度。所以許多人都說,我太忙了,工作太緊張 了,沒有辦法念佛。聽來好像蠻有道理,但是忙到極點,也不會像射出去的箭,發出去的**那麼急速吧。縱然忙到這個地步,身忙心不忙,能夠做到還是一念在“阿彌陀佛”上,必定成就無疑。
所謂“淨念相繼”,就是由持名念佛或觀想念佛,而到達隨時隨地,念念在佛念之中。這種瑜伽念佛,最初正如白居易的詩倡所說:“坐也阿彌陀,行也阿彌陀, 縱使忙似箭,還是阿彌陀。”隨時都念念在阿彌陀佛。平常一般人說,現在是超音速的時代,一切都講究快,講究速度。所以許多人都說,我太忙了,工作太緊張 了,沒有辦法念佛。聽來好像蠻有道理,但是忙到極點,也不會像射出去的箭,發出去的**那麼急速吧。縱然忙到這個地步,身忙心不忙,能夠做到還是一念在“阿彌陀佛”上,必定成就無疑。
如此隨時隨地念下去,漸漸的念也念不起來了。只是一片清明,了無雜念的閒心。也許有人認為這是業重障深,念佛念不起來了,其實並不一定。有的正是到了淨 念境界。清淨現前。這樣身心清淨,突然斷念,既無過去心,也無未來心,現前一念清明,佛也沒有,念也不生,清淨現前,正是淨念。此時保持身心一片,了了常 知,任運自在,這樣就是淨念相繼了。然後一旦身心解脫,當然淨土現前,絕對不會不成就的。如果在淨念中,了了常知,既不昏沉,也不散亂,頓然定住似的,你 就讓他多定一會,更好,試看五百羅漢的造相,各個不同,有的正在掏耳垢,有的正在捏腳,他就如此地入定不動了。佛國禅師偈雲:“有時且念十方佛,無事閒觀 一片心。”諸位若能念到如此境界,當然無不成就念佛三昧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