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心決定鈔(本)《安心決定鈔》作者:覺如上人,收錄於《大正藏》第十八冊。 淨土真宗之行者,應先知本願之生起也。弘誓雖有四十八,以第十八願為本意,余 之四十七者,為令信此願也。此願釋云:若我成佛 十方眾生 稱我名號 下至十聲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此文之意者:若我成就十方眾生之願行,令得往生者,我亦成佛;不能令眾生往生者,我不取正覺。是故,佛之成正覺者,應依能令我等之往生與不往生而定也。然 則未能使十方眾生得往生之前,而成正覺者,於理不合也。然而佛已代眾生圓滿願行,我等之往生,已經成就也。圓滿十方眾生之願行,成就機法一體之南無阿彌陀 佛之正覺。故佛正覺之外,無凡夫之往生也。成就十方眾生之往生時,佛亦成正覺故,佛之正覺,與我等之往生者,同時成就也。 雖然由佛成就我等之往 生,而眾生知此理有不同故,有已往生之人,亦有今往生之人,亦有當往生之人。依機雖三世不同,然彌陀代眾生所成就之正覺一念之外,更不由機加添任何之事 也。譬如:日出之剎那十方之暗皆晴;月出之同時,法界之水映現。月出而影宿於水,日出而暗不可不晴。故應思日之出未出,不可疑暗之晴不晴。應分別佛之正覺 成未成,不可疑凡夫之往生得未得。誓言「若不使眾生往生者不成佛」之法藏比,十卻之前已經成佛。已由佛體成就往生,我等愚拙,迄今不知,故空流轉也。故 《般舟贊》云:大須慚愧,釋迦如來,實是慈悲父母,種種方便,發起我等,無上信心。又說種種方便,教門非一。慚愧二字,釋為慚於天,愧於人;亦釋為慚於 自,愧於他。言「何事雲大須慚愧」者:彌陀兆載永劫之間代無善之凡夫,勤修願行;釋尊自五百塵點劫之往昔,八千返出現於世,欲令我等知此不可思議之誓願, 至今不聞,故應慚愧。若由機所成大小乘之行者,亦謂之法雖高妙,機若不及,則是無力。今他力之願行者,行由佛體所成,功讓無善之我等,乃至謗法闡提之機, 及法滅百歲之機,無不成就往生之功德也。慇勤告知此理,而不信不知,故言大須慚愧也。 三千大千世界,無芥子許之地,不是釋尊捨身命處。此皆欲令不信他力之我等發起信心,代為難行苦行,結緣累劫也。然不知此廣大悲願,故言大須慚愧也。欲顯此 意,故釋言:以種種方便,發起我等,無上信心。言無上信心者:他力之三信也。次言說種種方便,教門非一者:諸經之得益也。凡夫若無方便,則難獲得他力信 心。然聞自力難成時,則能信他力之易行;聞聖道難行時,亦能信淨土之易行也。
彌 陀身心之功德,滿入法界眾生之身內心底故,說為入一切眾生心想中也。以信此謂之念佛眾生也。 於真身觀釋云:念佛之三業,與彌陀之三業,不相捨離。佛之正覺因眾生之往生而成就,眾生之往生因佛之正覺而成就故,眾生之三業與佛之三業,全是一體也。佛 之正之外,無眾生之往生。聞知願行皆由佛體所成,謂之念佛眾生,顯此信心,謂之南無阿彌陀佛。故已成為念佛行者,則如何思欲離於佛,亦不能離開微塵之隔 也。 從佛之方成就機法一體之南無阿彌陀佛之正覺故,雖初聞淺識,下下品之十念稱名,亦得往生者,非稱時始得往生,本來為極惡之機成就之往生,顯現於稱名也。又 《 大經 》之三寶滅盡之眾生,三寶之名字尚且不聞不知之機,一念稱名得往生者,亦非稱時始得往生,是從佛體願行之薰修,顯現於一聲稱名之處,而成就往生之一大事 也。如此領解者,我等雖今日今時往生,亦非我心之賢,能念佛能信他力之心功,是勇猛專精勵行之佛之功德,於十劫正覺之剎那,已為我等成就,而顯現往生也。 覺體之功德,雖同時成就十方眾生之身上,然有昨日顯現之人,亦有今日顯現之人;已、今、當之三世往生雖有不同,弘願正因之顯現而往生故,佛願行之外,於機 不別加一個信心與一個行也。言念佛者念此理;言行者歡喜此,而禮拜、恭敬故,佛之正覺,與眾生之行,一體不離也。言親尚疏,言近尚遠。應知於一體中論能念 所念也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