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6月3日 星期二

安心決定鈔

文章日期:2012-08-14 06:10


        
安心決定鈔(本)《安心決定鈔》作者:覺如上人,收錄於《大正藏》第十八冊。 淨土真宗之行者,應先知本願之生起也。弘誓雖有四十八,以第十八願為本意,余 之四十七者,為令信此願也。此願釋云:若我成佛 十方眾生 稱我名號 下至十聲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此文之意者:若我成就十方眾生之願行,令得往生者,我亦成佛;不能令眾生往生者,我不取正覺。是故,佛之成正覺者,應依能令我等之往生與不往生而定也。然 則未能使十方眾生得往生之前,而成正覺者,於理不合也。然而佛已代眾生圓滿願行,我等之往生,已經成就也。圓滿十方眾生之願行,成就機法一體之南無阿彌陀 佛之正覺。故佛正覺之外,無凡夫之往生也。成就十方眾生之往生時,佛亦成正覺故,佛之正覺,與我等之往生者,同時成就也。 雖然由佛成就我等之往 生,而眾生知此理有不同故,有已往生之人,亦有今往生之人,亦有當往生之人。依機雖三世不同,然彌陀代眾生所成就之正覺一念之外,更不由機加添任何之事 也。譬如:日出之剎那十方之暗皆晴;月出之同時,法界之水映現。月出而影宿於水,日出而暗不可不晴。故應思日之出未出,不可疑暗之晴不晴。應分別佛之正覺 成未成,不可疑凡夫之往生得未得。誓言「若不使眾生往生者不成佛」之法藏比,十卻之前已經成佛。已由佛體成就往生,我等愚拙,迄今不知,故空流轉也。故 《般舟贊》云:大須慚愧,釋迦如來,實是慈悲父母,種種方便,發起我等,無上信心。又說種種方便,教門非一。慚愧二字,釋為慚於天,愧於人;亦釋為慚於 自,愧於他。言「何事雲大須慚愧」者:彌陀兆載永劫之間代無善之凡夫,勤修願行;釋尊自五百塵點劫之往昔,八千返出現於世,欲令我等知此不可思議之誓願, 至今不聞,故應慚愧。若由機所成大小乘之行者,亦謂之法雖高妙,機若不及,則是無力。今他力之願行者,行由佛體所成,功讓無善之我等,乃至謗法闡提之機, 及法滅百歲之機,無不成就往生之功德也。慇勤告知此理,而不信不知,故言大須慚愧也。 三千大千世界,無芥子許之地,不是釋尊捨身命處。此皆欲令不信他力之我等發起信心,代為難行苦行,結緣累劫也。然不知此廣大悲願,故言大須慚愧也。欲顯此 意,故釋言:以種種方便,發起我等,無上信心。言無上信心者:他力之三信也。次言說種種方便,教門非一者:諸經之得益也。凡夫若無方便,則難獲得他力信 心。然聞自力難成時,則能信他力之易行;聞聖道難行時,亦能信淨土之易行也。蓋 從佛方所成毫無困難之往生,我等被煩惱所狂,曠劫流轉,不信受不思議之佛智。故三世眾生歸命之念,亦歸正覺之一念;十方有情稱念之心,亦歸正覺之一念。更 無一稱一念留止於機也。名體不二弘願之行故,名號即是正覺之全體;正覺之體故,即是十方眾生往生之體;往生之體故,我等之願行無不悉皆具足也。故《玄義 分》云:今此《觀經》下品下生中,十聲稱佛,即有十願十行具足。雲何具足?言南無者:即是歸命,亦是發願回向之義;言阿彌陀佛者:即是其行。以斯義故,必 得往生。下品下生十念之稱念,具足願行者,應知非機之願行,乃是法藏菩薩五劫載之願意行,成就凡夫之願行故也。 領解阿彌陀佛成就凡夫之願行之義,亦言三心,亦說三信,亦言信心也。阿彌陀佛以凡夫之願行成為名號故,現於口業,謂之南無阿彌陀佛。是故領解亦不留止於 機,領解者則歸佛願之體;名號亦不留止於機,稱即頓歸弘願。是故淨土法門者,詳細領解第十八願也,此外別無。釋云:如《無量壽經》四十八願中,唯明專念彌 陀名號得生。又釋云:又此經定散文中,唯標專念彌陀名號得生。三經共同唯顯此本願也。 言領解第十八願者:即是領解名號也;領解名號者:即是領解阿彌陀佛代眾生成就願行,而先於凡夫往生機成就之刻,以十方眾生之往生為正覺之體也。 故念佛之行者,若聞名號,應思:噫!我往生早已成就;誓言若不成就十方眾生之往生,則不取正覺之法藏菩薩,成正覺之果名故。 又禮拜阿彌陀佛之尊像者,應思:噫!我往生早已成就;誓言十方眾生若不生者,不取正覺之法藏薩埵,成正覺之尊相故。 又聞極樂之名者,應思:噫!我往生之處,早已成就;誓言眾生不往生者,不取正覺之法藏比丘成正覺所成就之極樂故。 言機者:無有佛法世法二種善根,唯知作惡之機;從佛體成就恆沙塵數之功德故,為使如我等遇癡惡見之眾生得樂之至極故,名為極樂也。 雖言本願、稱名號,以為他方外佛之功德,以為於名號若不積功,則不遂往生等者,可悲之事也。 若發起佛成就我等往生之相者,名為南無阿彌陀佛也之信心者,佛體即我等往生之行故,一聲之處,往生決定也。聞阿彌陀佛之名號者,頓知是我之往生,知我之往 生即是佛之正覺也。阿彌陀佛已成正覺、或未成正覺,雖然懷疑;然不可疑我之往生成就、或未成就。若有一眾生不得往生者,佛則決定不成正覺。知此謂之領解第 十八願也。誠然,欲往生者,眾生應自發願行。然願行者,勵於菩薩之處;感果者,成在我等之身。超異世間出世因果之理,和尚贊此云:別異之弘願。 代眾生成就之願行者,常沒之眾生為先,而及於善人;若一眾生有所不及者,大悲之願則不滿足也。為每一眾生之機,成就願行時,佛始成正覺,凡夫亦得往生也。 誓如此不可思議之名號言「若有不聞者者,不取正覺。」我等已聞阿彌陀佛之名號,可知我等往生,已經成就。言「聞」者,非漫然聞名號,聞本願他力之不思議而 無疑,謂之聞也。得聞名號,亦從本願成就而聞,一向他力也。從使成就凡夫之往生,然若不聞其願成就之名號者,安知其願意已成就耶!故聞名號、拜佛像,不聞 為成就我往生之名號,不以為誓言不能度盡我等,則不成佛之法藏,誓願不空,而成正覺之尊相者,聞如不聞,見如不見。 《平等覺經》言:「聞說淨土門,歡喜踴躍,身毛為起」者,非無端而喜,我雖欲勵出離之行,而無道心,亦乏智慧,智目行足皆缺之人,唯沈三惡道之身,然今願 行皆由佛體成就,而成機法一體之正覺。作此想時,歡喜之餘而踴躍也。《大經》成言「爾時聞一念」與聞名歡喜者,此意也。非遣他外,見聞頓知是我往生已成就 之名號、我往生已成就之尊相,謂之聞名號,亦謂見佛像也。領解此理,謂之信知本願也。 於念佛三昧,信心決定之人,身是南無阿彌陀佛,心亦是南無阿彌陀佛也。人身由地水火風四大和合而成,小乘言極微所成。碎身至於極微見之,報佛之功德無所不 染。然則機法一體之身,亦是南無阿彌陀佛。心者煩惱、隨煩惱等具足,剎那剎那生滅。割碎此心,剎那觀之,彌陀願行無所不遍故,機法一體,而心亦是南無阿彌 陀佛也。彌陀大悲之胸中,充滿彼常沒之眾生故,即是機法一體南無阿彌陀佛也。淨土之依正二報亦然。依報者:寶樹之一葉,亦無不為極惡之我等故,機法一體南 無阿彌陀佛也。正報者:自眉間白毫相,至千輻輪之足裡,皆是圓滿常沒眾生願行之尊相故,亦是機法一體南無阿彌陀佛也。我等色心二法、三業四威儀,報佛之功德無所不至故,南無之機與阿彌陀佛片刻亦不離,唸唸皆是南無阿彌陀佛 也。然則出息入息,無離佛功德之時分故,皆是南無阿彌陀佛也。縛日羅冒地尊者,常作水觀故,被心力所引,身亦成為一池。若染其法,色心二法亦還成其法也。領解念佛三昧者,身心亦還成南無阿彌陀佛;其領解現于于語言時,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者,至真至美之弘願念佛也。 言 念佛者,不限於口稱南無阿彌陀佛;阿彌陀佛之功德,自十劫正覺之剎那,即已成入我等南無阿彌陀佛之機。發起如此信心,謂之念佛也。此之領解現於理者,謂之 南無阿彌陀佛也。此佛之心者,以大慈悲為本故;以度愚鈍眾生為先故;稱念名體不二之正覺故,佛體亦赴於名,名具體德故;雖淺識平信之人,若稱念者,得往生 也。然下根之凡夫故;無端平信亦不可得,聞開其理時,始發信心也。 雖念佛而不得往生者,曇鸞大師亦釋云:「與名義不相應故也」。言與名義相應者:以南無阿彌陀佛之功德力,我等方得往生而稱念也。領解之信心,現於語言故, 以善解南無阿彌陀佛六字,謂之三心也。故佛之功德已成就於我身,而口稱南無阿彌陀佛者,即是三心具足之念佛也。 自力人之念佛者,推佛置於西方,以我身為空白之凡夫,有時心思佛之他力而稱名號故,佛與眾生疏遠。道心微起時,往生則覺近;念佛亦倦,道心亦退時,往生亦 極不定也。於凡夫之心中,發道心亦稀故,常為往生不定之身也。雖有所期待,然至臨終,猶覺往生不定故,口雖時時稱名號,實難憑靠之往生也。譬如宮仕奉公, 偶爾參見主人。其故者,心思如何方能契合佛意;思追從於佛,欲蒙往生之恩。如是者,機之安心與佛之大悲隔離,常與佛疏遠之身也。如此分際者,誠然往生極為 不定也。 言念佛三昧者:信知報佛彌陀之大悲願行,本來入於在迷眾生之心想中,不知而從佛體成就機法一體之南無阿彌陀佛之正覺也。故顯機法一體之念佛三昧,於第八觀 言:諸法如來是法界身,入一切眾生心想中。釋此云:言法界者,是所化之境,即眾生界也。不言定善之眾生,不說道心之眾生;以法界之眾生為所化,釋為言法界 者,是所化之境,即眾生界是也。雲正由心到故,身亦隨到者,
彌 陀身心之功德,滿入法界眾生之身內心底故,說為入一切眾生心想中也。以信此謂之念佛眾生也。 於真身觀釋云:念佛之三業,與彌陀之三業,不相捨離。佛之正覺因眾生之往生而成就,眾生之往生因佛之正覺而成就故,眾生之三業與佛之三業,全是一體也。佛 之正之外,無眾生之往生。聞知願行皆由佛體所成,謂之念佛眾生,顯此信心,謂之南無阿彌陀佛。故已成為念佛行者,則如何思欲離於佛,亦不能離開微塵之隔 也。 從佛之方成就機法一體之南無阿彌陀佛之正覺故,雖初聞淺識,下下品之十念稱名,亦得往生者,非稱時始得往生,本來為極惡之機成就之往生,顯現於稱名也。又 《 大經 》之三寶滅盡之眾生,三寶之名字尚且不聞不知之機,一念稱名得往生者,亦非稱時始得往生,是從佛體願行之薰修,顯現於一聲稱名之處,而成就往生之一大事 也。如此領解者,我等雖今日今時往生,亦非我心之賢,能念佛能信他力之心功,是勇猛專精勵行之佛之功德,於十劫正覺之剎那,已為我等成就,而顯現往生也。 覺體之功德,雖同時成就十方眾生之身上,然有昨日顯現之人,亦有今日顯現之人;已、今、當之三世往生雖有不同,弘願正因之顯現而往生故,佛願行之外,於機 不別加一個信心與一個行也。言念佛者念此理;言行者歡喜此,而禮拜、恭敬故,佛之正覺,與眾生之行,一體不離也。言親尚疏,言近尚遠。應知於一體中論能念 所念也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